1回頂部 春暖花開,正是寶寶長身體的黃金季節(jié),媽媽們努力為孩子烹飪高營養(yǎng)、高蛋白的飲食,有的孩子卻挑食、厭食,讓家長傷透腦筋。其實,寶貝們看似不良的飲食習慣背后,是父母的不當喂養(yǎng),如天天給孩子喂雜糧,經常用橄欖油給孩子炒菜吃……著名兒童營養(yǎng)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營養(yǎng)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蔣一方教授表示,家長喂養(yǎng)幼兒存在很多誤區(qū),寶寶飲食還是要注意營養(yǎng)平衡。 調味品要慎放 我的孩子只有8個月,但是很愛吃糖,一看到糖就想抓,有時候給他喝粥,會在粥里拌點白糖。但是寶寶有時覺得太少,還會哭著表示要更多糖,要不要在飲食中適當給他多加點糖? 專家觀點 蔣一方教授表示,在烹飪中要少加調味料,吃出食物的原始、真實的味道。孩子不像大人,什么調味品都可以吃。給孩子做飯時,2歲前不加味精,1歲前不加白糖。如果他一直要吃糖,你可以把糖放在他的視線范圍外,不讓他發(fā)現(xiàn),慢慢的他就不會注意了,孩子的注意時間是很短的。 此外,有的家長給2歲不到的孩子 “品嘗”酸甜苦辣,偶爾嘗一次問題不大,但不能經常給孩子吃口味太重的食物。 不要迷信橄欖油 家住閔行區(qū)的駱女士聽人說橄欖油是最好的植物油,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對孩子的身體好,每天給孩子用橄欖油炒菜吃。但前不久她又聽說橄欖油不適合高溫,于是出現(xiàn)了困惑,她希望從專家這里得到準確的信息。 專家觀點 蔣一方教授表示,橄欖油最好不要加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同時,大人也要少吃,橄欖油就是用來做色拉、拌面條的,炒菜不能用,因為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否有利,目前還沒有定論。我們建議中國寶寶還是吃國產的植物油,各類油輪換著吃,對孩子的身體好。 雜糧要少吃、巧吃 都說現(xiàn)代人吃得太精細,一些年輕家長為了讓寶寶長得更結實健康,天天為寶寶制作雜糧粥。一位媽媽說:“聽說雜糧粥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解油膩、養(yǎng)胃、暖胃、健胃的作用。家里的寶寶腸胃不好,所以一直給他吃雜糧,不知道有沒有效。 ” 專家觀點 蔣一方教授說,雜糧纖維豐富,利于通便,但寶寶不宜多吃,特別是雜糧粥。雜糧粥屬于“血糖生成指數(shù)食品”,易增加血糖濃度,糖尿病患者就從來不吃雜糧粥的。其實寶寶也不能多吃,寶寶吃雜糧,最好的方式是煮玉米、蒸紅薯,或是吃全麥面包、玉米饅頭、高粱饅頭等。因為雜糧粥里含燕麥,而燕麥含糖量很高。不但是雜糧粥對血糖不好,就是一般的白粥里,也不要過多地加入燕麥。 編輯推薦食譜:不一般的香:檸香杏仁酥蝦球
2回頂部 改變烹飪方式平衡飲食 孩子挑食偏食是許多令家長最頭痛的問題,一位愁眉苦臉的父親對記者說:“寶寶的飲食習慣不好,喜歡吃零食,就算不給他吃零食,也吃不到半碗飯,挑食現(xiàn)象更是嚴重,青菜、胡蘿卜覺得味道不好,芹菜覺得不容易咀嚼,清蒸的菜從來不吃,說沒味道,被我訓了好幾次,沒用,后來打了,效果也不明顯,真是頭大啊!” 專家觀點 蔣一方教授表示,愛吃零食、吃飯挑食,是很多孩子都有情況。如果教育不當使得他們產生逆反心理,于是不良的習慣更難改了。 對于孩子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不能單一的說教,有時候家長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這些食物燒出的味道不好,讓孩子不喜歡了,要是這樣的話,家長可以將這種食物“隱藏起來”,混在其它他喜歡的食物中燒給孩子吃。例如孩子不愛吃胡蘿卜,那就把土豆、蘿卜一起壓成糊狀,拌到肉里,做成肉圓,孩子就會接受了。有 “3種口味”是大部分寶寶最愛吃的——糖醋味、紅燒味、茄汁味。掌握了這個烹調秘訣,不怕寶寶不買“大廚”的賬。 另外,要讓寶寶不挑食、不偏食,爸媽以身作則很重要,所以你吃飯時一定要裝出什么都愛吃,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 專家貼心建議:“4把尺子”平衡家庭膳食 在營養(yǎng)師看來,食物的多樣化、均衡性和飲食的適度化、個體化是平衡飲食的關鍵。蔣一方教授提出,“4把尺子”是組織家庭平衡膳食的方法: 1、食物多樣化原則:每日菜譜應包括5組食物:糧食組、蔬菜組、水果組、動物性食品組、奶及奶制品、豆奶及大豆制品組,缺一不可。 每日攝入食物品種的總數(shù)宜保持在15~20種,吃得雜一些,廣一些。 每周要安排1~2次,攝入一些富含特殊營養(yǎng)成分的食品,例如肝臟、海帶或紫菜、硬果類如核桃、瓜子類、長生果等。 2、食物均衡性原則:按比例吃,同時還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3、適量原則:避免攝入過多油脂和糖類等。要挑選低脂肪、低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膳食,用糖、用鹽(鈉鹽)要適量。 4、個體化原則:食物的天然屬性應與孩子體質盡可能保持一致;食量應與孩子的體力活動相平衡;食量應與孩子目前營養(yǎng)狀況相一致。 編輯推薦食譜:寶寶健腦益智食譜:椰奶雞湯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