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分類法則 所有的中藥材,均可以五味、五性、作用部位及有無毒性等特質加以分類,分類方法如下: 1.五性:包含寒、熱、溫、涼、平五性,寒癥宜服用溫熱藥或食物,而熱癥則服用寒涼藥或食物。 2.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咸味入腎。 3.作用部位:包括五臟六腑及十二經脈。 4.有無毒性:部分有毒的中藥材,并不適合作為藥膳用藥,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食用,而無毒的藥材則可根據體質,作為藥膳的常用藥。 孕婦不可不知的中藥禁忌 正常的情況下,胎兒在4到 12周時正形成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四肢及五官,12周以后則是胎兒的成長期,每個階段用藥都須特別謹慎。然而,中藥材的種類繁多,對母體與胎兒本身會造成的影響,也無一定的規范可尋,因此,本文將較常見的中藥材,簡單整理出一個孕婦中藥禁忌的表格,作為各位準媽媽懷孕期間的小叮嚀。 準媽媽中藥禁忌 中藥種類 影響 牛黃(清熱藥) 泄下力強,易導致孕婦流產。 紅花、川七(活血藥) 其祛瘀活血力強,易導致流產與早產。 牛膝(活血藥) 有損胎兒健康。 車前子(除濕利水藥) 過度食用會影響胎盤循環。 補骨脂(溫陽藥) 孕婦須經由醫生指示后再服用。 薏仁(除濕利水藥) 內含薏苡仁油,會降低橫紋肌收縮作用,對子宮產生輿奮作用,也會造成羊水過少的現象。 通草(除濕利水藥) 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少。 適當使用-補得健康 莊醫生指出,有些中藥確實不適合孕婦使用(見上表),大家也都會在孕期過程中謹慎小心地避開這類藥物,但是,造成孕婦身體不適的,往往并不是這些禁忌藥物,而是一般的孕婦可食用的藥材。主要原因,是由于孕婦本身過度的攝取所產生,所以,莊醫生特別叮嚀準媽媽們在食用以下這些藥材時,要懂得適當地使用,這樣才能補得健康又愉快。 人參(補氣藥) 性、味:甘、微苦、微溫。 功效:補充元氣、補益脾肺、安神益智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增強免疫功能、提神醒腦、抗疲勞、改善消化吸收、促進食欲等藥理作用。 適合體質:適用于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不愈、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等陽氣虛弱體質。 過度使用的不適應癥:因為人參是屬于補氣的藥材,如果準媽媽的體質剛好有黃痰、感冒、發燒、火氣大、消化不良的情形或是躁熱體質時,過度的進補會造成口干舌躁、便秘等情況。另外,孕婦一般懷孕五個月后不適宜服食人參,詳細可查閱孕婦飲食禁忌>>> 黃連(清熱去藥) 性、味:苦、寒。 功效:具清除內熱、瀉火解毒、除濕氣等功效。 現代藥理:有消炎抗菌,鎮定退熱、降低血壓、擴張末梢血液循環及強化膽囊功能等藥理作用。 適合體質: 適用于身體發熱、煩躁易怒、胃口過盛、惡心嘔吐、睡眠不穩、流鼻血、咳血、便血或瀉下黃穢惡臭、瘡瘍腫毒等熱癥。 普通孕婦不適宜服用黃連: 有傳言說孕婦吃黃連可以去胎毒,然后寶寶生下來皮膚會白凈些。可準媽媽若未經醫生指導,不宜單獨食用,尤其是體質虛寒者,以免影響腸胃功能,造成腸胃不適,也可能會引起全身過敏或全身瘙癢、煩躁不安的癥狀。此外,大量及長期食用會引起血液異常的狀況(如:血紅素、白血球下降)。 小提醒:懷孕后期可與中醫師討論是否食用黃連,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食用。 珍珠(清熱藥) 性、味:甘、咸、寒。 孕婦吃珍珠粉的好處: 1、十八種氨基酸:提供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合成多種重要優質蛋白質時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原料。 2、近二十種微量元素:活化造血系統:提高人體免疫力,避免腫瘤產生,刺激酵素分泌,進而增強寶寶與母體的免疫功能,讓寶寶出生后具有較高抵抗力。 3、天然牛磺酸:促進胎兒神經系統和腦細胞發育,讓幼兒的大腦取得先天的優勢,同時維護孕婦和胎兒的視力功能。 4、珍珠鈣:優質易吸收的活性離子鈣,可以充分滿足懷孕期母體和胎兒的鈣質需求,避免母體發生缺鈣,導致胎兒骨骼發育不良。 適合體質:適用于煩躁身熱、失眠暈眩、青春痘、粉刺、斑點、瘡瘍腫毒、傷口久不愈合等癥。 過度使用的不適應癥: 珍珠粉屬寒性,若準媽媽屬于寒性的體質又長期食用珍珠粉,會造成腹瀉的癥狀,有早產征兆的孕婦也不宜食用。 小提醒:珍珠粉的研磨是需要相當的謹慎與繁復的程序,最后是要篩選剩下細膩的粉末,這樣一來才不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正確的藥膳養生法 “藥膳養身”一直是熱門話題,但是很多人都只是了解藥材的特性與優點,而往往忽略了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之后,再去選擇適合的中藥搭配食用。莊醫生指出,她遇到過很多前來問診的病人,都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體質,一味地食用熱門的中藥材,導致自己的身體狀況下降。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醫的體質是怎么區分出來的。 氣虛無力型 元氣是身體器官原動力的代表,具有推動血液、收斂固澀體液或血液、溫暖組織、預防疾病入侵的功能,所以當元氣虛弱時,就容易產生這些癥狀: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不愈、容易感冒、遇冷則鼻塞、流鼻水、氣喘、食欲不振、大便較軟或易腹瀉、排便不暢、造血功能不足等陽氣虛弱體質。 陽虛怕冷型 是氣虛嚴重的進一步表現,所以包括氣虛的癥狀外,還有畏寒怕冷、臉色蒼白、四肢冰冷、臉色滯暗、心前區疼痛、胸悶胸痛、腹部疼痛,按壓則較舒服,女性月經延后,色暗紅、閉經或不孕,乳房發育不良或萎縮。 氣虛缺氧型 中醫的“血”,包括血液與血壓,無論是鈣質不足、營養不良、貧血、白血球或血小板不足、低血壓,均可能引起下列血虛的狀況:臉色蒼白或萎黃、疲勞無力、唇白膚干、頭暈目眩、時欲嗜睡、心悸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指甲易斷或變形、月經量少或閉經。 陰虛燥熱型 “陰”代表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包括眼淚、唾液、消化液、汗液、尿液等清涼滋潤液,若分泌不足,則會產生干燥、發紅、瘙癢等燥熱癥狀:兩頰潮紅、口燥咽干、口舌生瘡、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量少、心悸失眠、干咳痰少而稠、饑餓卻沒食欲、胄部脹氣、眼睛充血、鼻干鼻癢、急躁易怒、青春痘、粉刺、斑點,女性月經提前、色鮮紅、陰道異常出血、陰部干燥瘙癢。 中藥陰陽平衡方 有些中藥是屬于涼性的藥材,對于體質虛冷的準媽媽而言,經常食用會造成身體不適應的狀況,莊醫生說可以經由醫生調配陰陽平衡方,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如:山藥粉、芝麻粉及珍珠粉一同食用,不僅可以產生美白的功效,更可以補充元氣,就不會有后遺癥了。有機會的話,找個時間和中醫師一同討論,弄清楚自己的體質,并且請醫生開立適合自己的陰陽平衡方,如此一來,準媽媽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用中藥膳來達到補身目的了。 “吃”出健康有一套 以上是中醫針對各項體質所做的區分依據,了解自己的體質之后,再來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食物的屬性,如此一來,才能更有效地“吃”出健康的體能。 忌口食物參考表 體質類型 應忌口之食物 寒性 橘子、柳丁、西瓜、葡萄柚、冰冷或寒性飲食。 熟性 辣椒、胡椒、油炸物、荔枝、桂圓、姜母鴨、當歸羊肉、煙、沙茶醬、姜湯、蠶豆等燥熱食物。 芋頭、香蕉、芒果、辛辣物、油炸物、荔枝、桂圓、帶殼海鮮、煙酒、草菇、鳳梨、章魚、生冷冰品、罐頭食品、過咸食物。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